100多年的黃楊木雕怎么守 老手藝闖出一條新生路
樂清黃楊木雕與東陽木雕、青田石雕并稱“浙江三雕”,歷史悠久,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很多傳統手工藝一樣,黃楊木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也被無情地邊緣化。藝工們一度到了維持生機都困難的境地。在溫州這個“人人爭當大老板”的地方,為什么還有人守護著這門傳統手藝,他們是怎么守的?
葉家的傳承延續六代人的手藝葉小泉,樂清翁垟地團村人,樂清黃楊木雕創始人葉承榮的六世孫,也是為數不多的沒改行成電器老板的黃楊木雕傳承人之一!昂芏嗳硕颊f,你還在干這個干什么,你這么大的廠房,租給別人,一年的租金回報都比自己弄黃楊木雕好,那樣子舒服!”
可是葉小泉實在放不下,一是因為他家族延續的這門手藝,他實在不忍心成為“終結者”,二是因為他的父親。
相傳,葉承榮在道光年間就雕刻了黃楊木太上老君道祖像,被視為近代樂清黃楊木雕之始。而葉小泉的爺爺葉益周,則被稱為黃楊木雕對外貿易的“第一人”。至于家族里出的黃楊木雕大師級人物,那就是兩個手掌也數不過來了。
不過對葉小泉影響最大的,還是父親葉棟材。葉小泉從小就目睹了父親對于藝術的執著。
“手藝人總是閑不住,正月初二我父親就拿著刀和錘子敲敲打打,當他正準備給身長一米八的天王翻身的時候,他忽然感到背上一陣疼痛,經診斷,是癌癥晚期!
正在葉小泉悉心照料父親的時候,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告訴葉小泉這次的評選工作開始了,可以推薦其父葉棟材參加!案赣H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用一種近乎奢求的眼神看著我說:‘評得上當然好,但是現在評還有意義嗎?’我說:對您來說,這是您藝術人生的圓滿句號。他說既然這樣,就去試試看吧!焙芸,葉小泉將父親的評審材料送到杭州,評審全票通過,并破例即刻通知葉棟材評審結果。
就是這件事,讓葉小泉覺得“黃楊木雕還有希望”,于是便想“給黃楊木雕闖出條生路”。
他的木雕廠大膽引入流水線從傳統的角度看,黃楊木雕就是純手工藝的,需要一個人從頭雕到尾?扇~小泉成立的華龍雕刻卻放棄了這種傳統,大膽地引入了“流水線作業”,給黃楊木雕嫁接了現代經濟。
葉小泉帶記者參觀了該公司整個黃楊木雕的生產過程。由于大批量生產同一種產品,所以,從取料到制胚,凡是機器能夠取代的工作,都是由機器來承擔。當一個個已經初具模樣的木雕模胚從機器上取下后,便轉到了雕刻車間。
雖然雕刻車間并無機器設備,但是,傳統的手工藝在這里卻實行了流水作業——有人專門雕頭發,有人專門雕臉,有人專門雕刻衣服,還有人專門雕刻背景。長期專注一個部位的雕刻,他們的技藝都相當熟練,刻刀轉動得很快。
葉小泉至今還對自己當年的創業故事記憶猶新。上世紀70年代末,樂清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家黃楊木雕廠開始承接來自日本等地的海外訂單?墒,每次交貨的時候,海外客戶卻總是皺起眉頭來。原來,廠里把產品交給一個師傅做,比如客戶要100個一樣的佛像,可是廠里交出的,卻是100個水平不一、風格各異的佛像,而且因為一些師傅的工作效率,交貨時間也往往很拖沓。從這以后,葉小泉就在思考怎么才能不改變黃楊木雕品質的前提下,也能像其他產品一樣,進行流水化生產。
“現在,我的廠子有200多個工人,年產值可以做到2000萬元,而在采用流水線之前,一年根本做不了多少產品。目前產品主要還是出口日本,不過,國內的需求也在慢慢增長。有一句話叫做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葉小泉說。
流水線VS純手工
2006年,樂清市工藝美術協會與樂清職業中專合辦黃楊木雕專業,由高公博、虞金順等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親自授課。由于多數學生家長誤認為該專業是培養“農村里的木工師傅”,原本計劃的36個名額,開課時只來了21名學生,這21名學生中又只有10人是自愿報名,其他是經該校教師向其親朋好友解釋推薦后才來報讀的。
周錦云是溫州工藝美術行業的領軍人物,本人也是傳統民間藝術甌塑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表示,在溫州這樣商品經濟特別發達的地區,想靠傳統手工技藝吸引人才,非常困難。首先,要提高工藝美術從業者的收入,讓他們生活上很體面。因為從業者會與別的行業比較待遇,如果從事工藝美術非常清貧,那還有誰愿意干?
傳統工藝該如何主動去進入市場,進而在市場中形成熱度,使行業重新壯大?葉小泉以溫州人特有的商業敏銳告訴我們:拯救傳統,需要創新;蛟S有人會罵:葉小泉的流水線是在糟蹋黃楊木雕,但市場接受了他的產品,這說明流水線上的黃楊木雕并不差。反過來,假如有更多的消費者通過購買低價的黃楊木雕而喜歡上了它,對仍然堅守純手工黃楊木雕的人來說,不也是一個福祉嗎?
我覺得,假如黃楊木雕界有10個像葉小泉一樣為黃楊木雕的出路不停探尋的人,那么黃楊木雕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