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湘波專注于黃楊木雕的動物世界
專注于黃楊木雕的動物世界——記首批樂清市杰出人才牟湘波
■記者 劉麗娟
2014-09-24 樂清日報
人物簡介:牟湘波,1969年出生,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先后被授予“中國木雕榜眼”、“中國木雕根藝金雕手”、“浙江省工藝美術優秀人才”、“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 浙江根雕藝術中青年十大名師等稱號。其創作的作品《家園》、《沐春》、《晚歌》、《人在旅途》等先后被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館、江西工藝美術館、中國木雕藝術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童年老家的記憶非常深刻,日落、老農、耕牛、小橋、流水,我想把這個意境用黃楊木雕體現出來。”最近,牟湘波忙著將這個腦海中的美圖打磨雕刻在黃楊木上。
“很多東西,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也才能打動人。”牟湘波說。
經過近30年的磨練,如今,牟湘波已能將雕刻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在創作上更注重作品展示的意境。
偶然走上黃楊木雕路
與樂清不少黃楊木雕大師的家族傳承不同,牟湘波走上黃楊木雕路有些偶然。
1987年高中畢業后,牟湘波應聘到樂清縣黃楊藝雕廠當學徒。“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黃楊木雕。”牟湘波說,就是平時喜歡涂涂畫畫,沒有多少美術基礎。
經過半年培訓上崗了。“當時很單純,看什么都很新鮮,廠里的學習氛圍也很好,師兄們經常一起溝通、學習。”牟湘波介紹,當時他常常去廠里的陳列室,這些作品給了他啟迪,慢慢形成了一個想法,“我以后是不是也能創作出這樣好的黃楊木雕作品?怎樣提升黃楊木雕的雕刻技法?”
有了這份信念之后,牟湘波對黃楊木雕更加熱愛,為了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他利用業余時間去學習了素描。1991年,聽說廠里要送員工去中國美院進修,他毛遂自薦。由于有工作經驗,又有一定的繪畫基礎,牟湘波順利拿到了進修的名額。
探索創新雕刻技法
在美院里,牟湘波系統學習了繪畫、雕塑等基礎知識,通過看展覽,以及眾多藝術書籍、雕刻作品,他漸漸對樂清黃楊木雕藝術有了自己的理解。
回來后,他開始嘗試一些新手法在黃楊木雕上的運用,把傳統的精雕細鑿和現代雕塑手法相揉和,摒棄傳統刀工的“割”、“切”的過渡語言,利用現代的電動工具,表現作品的肌理效果,營造了不一樣的視覺沖擊。
傳統木雕工藝講究動物形態的逼真,傳統刀法用得光滑,雕得仔細,而牟湘波刀下的動物則形似和神似兼具。
牟湘波介紹,這是他領悟了素描中“有塊才有面”的要義后,利用“光”的明暗關系來處理動物造型,使得作品虛實有致,能讓動物皮毛看上去極有自然感。
傳統的黃楊木雕,一些木頭的根部沒有利用起來,作品銜接也不自然,往往是把一個獨立的動物安放在一個另外做成的底座上,無所謂環境,影響了美觀和意境的表達。于是,牟湘波就別出心裁地利用原木塑造動物的生存環境,也就是木雕的底座,使動物與環境融合。
黃楊木雕取材較難,常常會造成浪費。牟湘波利用一些邊皮,采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出了一些獨具特色的作品。
專注于動物世界
在牟湘波的作品陳列室里,牛、羊、猴、馬、虎、熊、駱駝等各種動物木雕作品琳瑯滿目、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題材注意到了呵護大自然,關注環境保護這一重大題材,并以自己擅長的動物雕刻來加以形象地表現,從被污染河中的牛,到禿山崖頂的猴,表達了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激發人們保護大自然、關愛野生動物的時代主題。長期以來他不斷探索,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獲得了60多項大獎和榮譽。
牟湘波說:“我最鐘愛的是木頭中最丑的一部分,因為丑,所以才是獨特的、唯一的,這樣刻出來的動物即使造型一樣,但由于它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整件作品也就不一樣。“
多年來,牟湘波一直專攻動物雕刻。他說,太泛則不精,把動物雕刻好,就已經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當問起他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時,他卻說:“始終沒有最滿意的,有些作品幾年后回過頭來看,就不滿意了,藝術追求是無止境的。”
- 上一篇:世界工藝文化節圓滿落幕,牟湘波的木雕作品獲得國際木雕技藝大賽 2014/11/26
- 下一篇:中小學生社會實踐不妨去杭州工美館 2014/5/6